植物能净化空气、吸甲醛、杀细菌样样行?别太天真了
点击上方蓝字,关注公众号。
关爱生命,从健康呼吸开始。
搬进刚装修完的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,不过到处在说的“装修甲醛污染”让人心头一紧。
怎么办呢?在屋里种几盆绿色植物,特别是吊兰,吸收甲醛的能力那叫一个强。绿色植物?靠它们来除甲醛,能有效吗?
央视对绿植进行测试
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
央视《是真的吗》记者采访专家进行验证。
此次实验,选取了网上流传的吸甲醛植物排名靠前的吊兰、虎尾兰、芦荟、常春藤以及绿萝,通过对比实验测试它们的甲醛去除率。
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姚小龙介绍说:“这个实验选取了两个1.5立方米的不锈钢测试舱。一个作为对比舱不放任何东西;另外一个作为样品舱,放入要测试的植物。两个舱同时放入等量的甲醛污染物。”
专家表示,在实验的两个舱中放入等量的甲醛污染物后甲醛会逐渐释放,实验持续24小时。实验分别记录了空白对比舱以及吊兰、虎尾兰、常春藤、芦荟和绿萝五盆植物所在的密封舱中甲醛浓度变化数值。
通过对比两个测试舱内甲醛浓度变化数值,最终通过专业公式测算得出一立方米内甲醛净化率:吊兰1%,虎尾兰1%,常春藤9%,芦荟2%,绿萝1%。
从结果可以看到,吊兰、虎尾兰以及绿萝的甲醛净化率相同,均为一立方米内1%,芦荟的甲醛净化率略高,为一立方米内2%。五盆植物中,甲醛净化率最高的是常春藤,一立方米内可以达到9%。由此看来,网上流传的“吊兰是植物中吸甲醛之王”的说法是假的。
那么在生活中,如果用净化率数值较高的常春藤去除甲醛,是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?
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景广表示:“如果光看这组数据,9%好像是有效,但实际要考虑载荷问题。
假设一立方米里面有一盆植物,则20平方米的房子,层高3米,体积是60立方米。
60立方米里要摆60盆植物
即便不考虑误差
也存在三个问题:
第一,怎么摆?
第二,是否摆的下?
第三,即使这样摆下来,也只有去除7%-8%左右的效果。
所以说,植物在去除甲醛方面的效果特别有限。”
吸收甲醛是植物的防御机制
当然,有些植物对甲醛的忍耐力要强一些,甚至还有解毒功能。然后呢,这些植物就被奉为清除污染的神草了。
实际情况是,这些植物体内存在一些用于清除甲醛的的“流水线”,它们会把甲醛与特定的化学物质反应生产出氨基酸(如丝氨酸),或者是直接变成碳酸和二氧化碳,从而进入物质循环,用于制造新的糖、脂肪或者蛋白质。
从表面上看,这个过程一方面降低了甲醛对植物细胞的破坏,另一方面,还增加了植物的“营养物质”。毕竟,从甲醛来的碳元素和从二氧化碳来的碳元素是没有区别的。算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。
不过,要注意的是,这也仅仅是植物的防御反应。说白了,处理甲醛也只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。
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,还要兜不少圈子,远不如吸收二氧化碳来得有效。
甲醛对植物来说也是危害很大
在甲醛面前,植物性命都堪忧
如何保护你?
甲醛对于植物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。这种化学物质同样会与植物的蛋白质、核酸和脂类物质发生反应,伤害植物细胞。
对甲醛气体反应敏感的植物,像三角梅(有的地方也叫叶子花)、红花酢浆草、米仔兰,在甲醛浓度高的环境下也会受伤,严重的甚至死亡。红花酢浆草尤其敏感,只要把它扔在甲醛浓度为0.1毫克/立方米的环境中,放上3个小时,就会有95%的叶片受伤(按面积比计算)。
并且,当甲醛浓度增加时,受伤的速度就更快了,它们只能甲醛浓度为0.4毫克/立方米的环境中坚持3个小时,然后,整个叶片变为黄褐色且失水萎蔫,成了枯草。
主要原因是甲醛会与植物细胞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结合,使这些关键的蛋白质失去活性,再进一步破坏细胞膜结构,最终推倒这道城墙。那可是严格控制养料、水分和废物进出的关键部位。至此,植物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了。
总而言之,花卉植物净化室内空气虽然有一定效果,但是对于室内污染空气治理时间长久、吸附有害气体慢,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室内空气污染。
·END·
您身边的空气污染治理专家